舒筋活絡穴
A+醫(yī)學百科 >> 人體穴位 >> 舒筋活絡穴 | 人體穴位圖 |
凡具有舒通筋絡、散寒祛濕、理氣止痛作用,能夠治療筋脈拘急、麻木不仁、風濕痹痛、半身不遂、下肢痿弱等疾病的腧穴,稱為舒筋活絡穴。
此類人體腧穴包括:牽正穴、地倉穴、肩髎穴、肩貞穴、臑會穴、臂臑穴、手五里穴、肘髎穴、上廉穴、清冷淵穴、手踝穴、腕骨穴、肩前穴、澤前穴、腰痛點穴(威靈穴精靈穴)、落枕穴、五虎穴、新設穴、頸臂穴、肩井穴、天髎穴、巨骨穴、秉風穴、曲垣穴、天宗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附分穴、懸樞穴、肩頭穴、臑俞穴、夾脊穴、新建穴、居髎穴、十七椎穴、秩邊穴、髀關穴、拇趾里橫紋穴、風市穴、中瀆穴、膝陽關穴、陽交穴、陽輔穴、懸鐘穴、丘墟穴、承扶穴、殷門穴、浮郄穴、膝旁穴、承筋穴、承山穴、飛揚穴、跗陽穴、申脈穴。
本類腧穴多分布于頭面、項背、肩、腰及四肢部,如分布在頭面的有足陽明胃經(jīng)的地倉穴及奇穴的牽正穴等;分布在項部的有奇穴的新設穴、頸臂穴等;在背部的有手太陽小腸經(jīng)的秉風穴、肩貞穴、曲垣穴等;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附分穴、手少陽三焦經(jīng)的天髎穴等;在肩部的有手陽明大腸經(jīng)的肩髃、足少陽膽經(jīng)的肩井穴及奇穴的肩頭穴、肩前穴等;在腰部的有督脈的懸樞穴及奇穴的十七椎穴等;在上肢的有手陽明大腸經(jīng)的肩臑、手五里穴、肘髎穴等;手少陽三焦經(jīng)的臑會穴、清冷淵穴以及奇穴的澤前穴、手踝穴、落枕穴等;分布在下肢的有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承扶穴、殷門穴、申脈穴等;足少陽膽經(jīng)的風市穴、中瀆穴、懸鐘穴等,還有奇穴的新建穴、膝旁穴等腧穴。
在針刺時,對分布于頸及肩部的腧穴,如頸臂穴、肩貞穴、肩井穴、巨骨穴等,應掌握好進針的方向及深度,免傷肺臟,造成氣胸。手踝穴及五虎穴一般不針。
在臨床應用本類腧穴時,可酌情配伍具有理氣、活血、止痛作用的腧穴,以增強其治療效果。
本類腧穴除具有舒筋活絡、散寒祛濕、理氣止痛作用外,還兼具清熱、散結(jié)、調(diào)中、安神之功,擴大了本類腧穴的應用范圍。
牽正穴、肩貞穴、腕骨穴、手五里穴4穴可清熱通竅,治療目赤、耳鳴、齒痛、喉痹等;肩髃、上廉穴、秩邊穴偏于清熱通便,可療大便難、小便黃赤等癥:肩井穴、承筋穴、懸鐘穴、丘墟穴、承山穴、申脈穴等穴則兼具以上兩種作用。
臑會穴、肩臑、巨骨穴、臑俞穴、澤前穴等穴可理氣散結(jié),治療瘰疬、癭氣等。
懸樞穴、上廉穴、落枕穴3穴可健脾調(diào)中,可治療脾胃不和所致的完谷不化、腹脹、泄瀉等癥。
膝陽關穴、飛揚穴、申脈穴、浮郄穴可安神定志,對癲狂、癇證、失眠、心悸等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在本類腧穴中,十七椎穴、居髎穴兩穴可調(diào)理沖任,用于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白帶過多,轉(zhuǎn)胞等婦科疾患;天髎穴、飛揚穴、附分穴3穴可祛風解表,附分穴又可散寒通乳,治療泌乳異常等。
夾脊穴位于背部,左右共34穴,適用范圍較廣,可根據(jù)不同病癥酌情選用。
臨床上對于下肢痿軟、中風偏癱的病人,在針灸的同時還應積極進行功能鍛煉,以防止肌肉萎縮,促使機體早日康復。
具有舒筋活絡作用的腧穴,除本章所述之外,還有解表穴中的大杼穴、京骨穴,清熱穴中的通里穴、少海穴、內(nèi)庭穴、合谷穴、解溪穴,理氣穴中的極泉穴、上巨虛穴、至陽穴,淋水通淋穴中的大鐘穴、陰陵泉穴和委陽穴等,應用時可參見有關章節(jié)。
人體穴位專題
|
腧穴相關電子書
- 《人體使用手冊》暢銷中醫(yī)保健圖書
- 《手穴手紋診治》
- 針灸專業(yè)電子書:《針灸學》、《中醫(yī)刺灸》
- 《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基礎入門電子書
- 《針灸甲乙經(jīng)》
人體穴位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 穴位功能說明圖 | 十四經(jīng)脈穴位圖 |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
關于“舒筋活絡穴”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