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糖原貯積?、笮?/h1>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糖原貯積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一類先天性酶(脫支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謝障礙疾病。糖原貯積病Ⅲ型(Glycogen storagy disease type Ⅲ)即CoriⅢ型糖原貯積綜合征,又稱Cori病、脫支酶缺乏癥、Forbes病、局限性糊精病(Limited dextrinosis)、脫支酶糖原貯積病(Debrancher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Forbes綜合征等。本病肝臟損害最為嚴重。

目錄

小兒糖原貯積?、笮偷牟∫?/span>

【發(fā)病原因】

已經證實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謝中所必需的各種酶至少有8種,由于遺傳性糖原代謝障礙致使這些酶缺陷,糖原在組織內過多沉積而引起的疾病,稱為糖原貯積病。根據(jù)引起糖原代謝障礙的酶缺陷和過量糖原在體內沉積的組織不同,可分為12種類型,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臟病變?yōu)橹?,Ⅰ、Ⅲ和Ⅳ型的肝臟損害最為嚴重;Ⅱ、Ⅴ、Ⅶ型則以肌肉組織受損為主。除部分肝磷酸化酶激酶缺陷為X連鎖隱性遺傳外,其余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本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是由于脫支酶缺乏所致。

【發(fā)病機制】

本型的肝組織病理變化與GSD-Ⅰ者類似,肝糖原含量可高達17%;但本型甚少脂肪變性,且纖維化明顯,臨床上不累及腎臟,甚少發(fā)生嚴重低血糖心衰心律失常罕見,可資鑒別。肌組織受損者常見糖原累積于肌原纖維之間及肌纖維膜下等部位。

脫支酶具有兩種催化酶活力,即淀粉-1,6-葡糖苷酶(amylo-1,6-glucosidase)和低聚-(1,4→1,4)-葡聚糖轉移酶(oligo-1,4-1,4-glucantransferase),其編碼基因位于1p21。當糖原外層葡萄糖直鏈在分支點前僅存4個葡萄糖殘基時,低聚-(1,4→1,4)-葡聚糖轉移酶將其中3個殘基轉移至其他直鏈以保證磷酸化酶的作用繼續(xù)進行;與此同時,淀粉-1,6-葡糖苷酶即可解除分支點上以α-1,6-鍵連接的葡糖分子。脫枝酶缺乏時,糖原分解不能正常進行,致使1,6糖苷鍵連接點數(shù)量增多和糖原分子結構異常。根據(jù)酶缺陷和累及組織器官的不同情況,本病又分為數(shù)個亞型:患兒肝臟和肌肉中酶活力均缺損者屬Ⅲa型,最為多見;僅肝臟中酶活力缺陷者屬Ⅲb型,約占15%。

小兒糖原貯積?、笮偷陌Y狀

臨床診斷

本型臨床癥狀遠較GSD-Ⅰ為輕緩,單憑體檢不能與GSD-Ⅰ相鑒別。但本病不累及腎臟,甚少發(fā)生嚴重低血糖心衰心律失常罕見,可與之鑒別。 癥狀:以生長遲緩和肝大為主訴,且常在4~6歲時出現(xiàn)脾大。部分患兒在青春期階段肝臟明顯縮小,生長發(fā)育亦有改善,機制不明。亦有個別患兒病情持續(xù)發(fā)展至肝硬化、肝功能衰竭。除肝臟外,肌組織亦常被累及,表現(xiàn)為肌無力,在行走過速或爬坡時尤為明顯,甚至發(fā)生肌痙攣,少數(shù)呈進行性肌病。病變涉及心肌者出現(xiàn)心臟增大心電圖異常。

實驗室診斷

1.血糖測試:空腹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試驗反應差,若進食數(shù)小時后再做試驗,則反應正常。胰高血糖素試驗可與von Gierke病相鑒別。具體方法為:給本病征患者時,肌內注射胰高血糖素0.5mg后血糖上升3~4mmol/L(54~72mg/ml),在2次試驗中乳酸濃度不變。

2. 紅細胞白細胞中酶的測定:脫支酶活性的測定均較正常人明顯降低,多數(shù)僅50%或更低,可明確診斷。

3.局限性糊精試驗:紅細胞、肌肉或肝臟中有局限性糊精,有助診斷。

小兒糖原貯積?、笮偷脑\斷

小兒糖原貯積病Ⅲ型的檢查化驗

1.血糖測試:空腹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試驗反應差,若進食數(shù)小時后再做試驗,則反應正常。胰高血糖素試驗可與von Gierke病相鑒別。具體方法為:給本病征患者時,肌內注射胰高血糖素0.5mg后血糖上升3~4mmol/L(54~72mg/ml),在2次試驗中乳酸濃度不變。半乳糖果糖耐量試驗正常。由于患兒的葡萄糖異生機制正常,故給予蛋白質氨基酸可使血糖上升。在餐后1~3h進行胰高糖素或腎上腺素試驗亦可使患兒血糖上升,但如在饑餓14h后進行試驗則無效應。說明糖原水解過程進行至分支點處即被阻斷。

2.血液檢查:血清轉氨酶明顯增高,血脂增高程度不一,與其低血糖發(fā)作是否嚴重有關。血清乳酸和尿酸一般正常。

3. 紅細胞白細胞中酶的測定:脫支酶活性的測定均較正常人明顯降低,多數(shù)僅50%或更低,可明確診斷。

4.局限性糊精試驗:紅細胞、肌肉肝臟中有局限性糊精,有助診斷。

上述功能試驗可用做輔助診斷,確診仍需依據(jù)肝臟和肌肉中脫支酶活力測定,部分患兒外周紅細胞中亦可能呈現(xiàn)糖原累積和酶活力缺陷。常規(guī)做X線胸片、B超心電圖肌電圖檢查。一般可見肝臟增大,脾臟增大。或可發(fā)現(xiàn)心臟中度肥大和心電圖異常。檢測培養(yǎng)的羊水細胞絨毛細胞中的脫支酶可以提供產前診斷依據(jù),可用的方法包括:①免疫印跡分析;②脫支酶活力的定性或定量法。由于這兩種細胞中脫支酶活力相對均較低,因此技術上比較困難。

小兒糖原貯積病Ⅲ型的鑒別診斷

1.與GSD-Ⅰ鑒別:本型的肝組織病理變化與GSD-Ⅰ者類似,但本型甚少脂肪變性,且纖維化明顯,臨床上不累及腎臟,甚少發(fā)生嚴重低血糖,心衰心律失常罕見,可資鑒別。

2.與von Gierke病相鑒別:可用胰高血糖素試驗。正常人注射胰高血糖素30min之內,血糖至少增高3.9mmol/L;而von Gierke病血糖增高<1.7mmol/L,空腹和進食后皆如此,依此可與GSD-Ⅲ相鑒別,后者如在進餐后2h給予胰高血糖素,血糖濃度將明顯增高。腎上腺素耐量試驗并不優(yōu)于胰高血糖素耐量試驗,并可能引起不良副作用。給von Gierke病人進食半乳糖果糖不導致血糖水平增高,此種耐量試驗當盡量不做,因可導致嚴重酸中毒

小兒糖原貯積?、笮偷牟l(fā)癥

生長遲緩,出現(xiàn)脾大,少數(shù)呈進行性肌病。罕見低血糖發(fā)作。個別患兒病情持續(xù)發(fā)展至以下疾病

1.肝硬化: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病理組織學上有廣泛的肝細胞壞死、殘存肝細胞結節(jié)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與纖維隔形成,導致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fā)展為肝硬化。臨床上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癥為主要表現(xiàn),并有多系統(tǒng)受累,晚期常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fā)性感染并發(fā)癥。

2.肝功能衰竭:由于肝細胞受到廣泛、嚴重損害,機體代謝功能發(fā)生嚴重紊亂而出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簡稱肝衰竭。肝衰竭發(fā)生于許多嚴重的肝臟疾病過程中,癥候險惡,預后多不良。

小兒糖原貯積?、笮偷念A防和治療方法

對于遺傳性疾病,預防是最好的手段。

孕婦需重視產前檢查

小兒糖原貯積?、笮偷奈麽t(yī)治療

(一)治療

本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一類先天性酶(脫支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謝障礙疾病。目前醫(yī)學界尚無較好的醫(yī)療手段。飲食治療方案仍在探索中。可以在日間給予高蛋白飲食,夜間予以鼻飼高蛋白液體;也可采用與治療GSD-Ⅰ相似的高淀粉飲食。經恰當?shù)娘嬍持委熀?,患?a href="/w/%E8%A1%80%E7%B3%96" title="血糖">血糖可以保持正常,轉氨酶值下降,生長情況改善。

(二)預后

本病征一般預后尚好,患兒至發(fā)育年齡后肌肉癥狀、肝大常有減輕,曾有活到50歲以上的報告。

參看

關于“小兒糖原貯積?、笮?/strong>”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