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小檗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黑果小檗
Hēi Guǒ Xiǎo Bò
別名 刺黃柏、則熱克、小檗
功效作用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痢疾,腸炎咽炎,口腔炎,濕疹癤腫。
英文名 Ignorant Barberry
始載于 新疆中草藥手冊(cè)
毒性 無(wú)毒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黑果小檗

【出處】 《新疆中草藥手冊(cè)》

【拼音名】 Hēi Guǒ Xiǎo Bò

【別名】 刺黃柏、則熱克(維名)。

【來(lái)源】 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根皮莖皮。春、秋采收。

【原形態(tài)】 落葉灌木,高1.5~2米,多分枝。根粗長(zhǎng),黃色。葉簇生于短枝;葉片倒卵形,全緣或有齒;小枝和短枝基部外側(cè)常有三叉的一長(zhǎng)兩短的硬刺??偁罨ㄐ?;花小,黃色。漿果球形,成熟后紫黑色。

【生境分布】 生于低山和森林地帶的河谷以及山坡灌木叢中。分布于新疆。

【性味】 味苦,性寒,無(wú)毒。

【功效與作用】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痢疾,腸炎,咽炎,口腔炎,濕疹癤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qián)。外用:煎水漱口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黑果小檗

【出處】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 Hēi Guǒ Xiǎo Bò

【英文名】 Ignorant Barberry

【別名】 刺黃柏、小檗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根皮和莖皮。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erberis heteropoda Shneid

采收和儲(chǔ)藏:春、秋季采收,除支枝葉、須根,剝?nèi)?a href="/w/%E7%9A%AE%E9%83%A8" title="皮部">皮部,曬干。

【原形態(tài)】 落葉灌木,高1-2m。莖直立,基部多分枝,嫩枝褐色,老枝灰色,刺單一或3分叉,長(zhǎng)1-3cm,暗褐色。葉簇生,革質(zhì);葉片卵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zhǎng)2.5-7cm,寬2-5m,先端鈍圓,基部漸狹,全緣或具疏鋸,上面綠色,下面黃綠色,有不清晰的葉脈??偁罨ㄐ蛳∈瑁?-9花;花黃色,直徑8-12mm,花梗長(zhǎng)5mm;苞片披針形;萼片寬卵形,淡紅色;花瓣6,基部具2個(gè)圓形腺體;雄蕊6;子房筒狀,花柱先端盤(pán)狀,胚珠6,有短柄。漿果球形或廣橢圓形,紫黑色,被一層灰粉。種子5-6顆,多皺紋?;ㄆ?-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坡及灌木叢中,平原河灘地上也有生長(zhǎng)。

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

化學(xué)成份】 莖皮含小檗堿(berberine)1.9%,還含小檗胺(berbamine),掌葉防已堿(palmatine)藥根堿(jatrorrhizine)。

【性味】 苦;性寒

歸經(jīng)】 入肝經(jīng)

【功效與作用】 清濕熱;瀉火解毒。主濕熱痢疾泄瀉;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瘡;濕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含漱。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皮可治眼疾。

【摘錄】 《中華本草》

關(guān)于“黑果小檗”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wú)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gè)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dòng)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