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稔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黃花稔 | 中藥圖典 |
黃花稔 Huánɡ Huā Rěn |
|
---|---|
別名 | 黃花地桃花、地膏藥、黃花母、千斤墜、枚葉草、山雞綢、土黃芪[福建]、細(xì)迷馬樁棵、素花草、拔毒散、牙罕滿囡、小本黃花草、吸血仔、四吻草、索血草、山雞、膿見消、單鞭救主、梅肉草、柑仔蜜、蛇總管、四米草、尖葉嗽血草、白素子、麻芡麻、灶江、掃把麻 |
功效作用 | 清濕熱;解毒消腫;活血止痛。主濕熱瀉痢;乳癰;痔瘡;瘡瘍腫毒;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 |
英文名 | Root of Acute Sida |
始載于 |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
毒性 |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肝經(jīng)、大腸經(jīng) |
藥性 | 涼 |
藥味 | 辛 |
【拉丁名】Sida acuta Burm. F
【別名】黃花地桃花、地膏藥、黃花母、千斤墜、枚葉草、山雞綢、土黃芪[福建]、細(xì)迷馬樁棵、素花草
【來源】錦葵科黃花稔屬植物白背黃花稔Sida rhombifolia L.,以全株入藥。秋季采挖,洗凈切碎,曬干。
【性味歸經(jīng)】性涼,味微辛。入肺,肝,大腸三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排膿止痛。用于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細(xì)菌性痢疾,泌尿系結(jié)石,黃疸,痢疾,腹中疼痛;外用治癰癤疔瘡。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草搗爛敷患處。
【備注】(1)同屬植物下列3種亦同樣藥用。黃花母(膿見愁)Sida alnifolia L.;黃花稔(山麻、掃把麻、拔毒散)Sida acuta Burm. f.;小葉黃花稔sida retusa L.。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黃花稔 直立亞灌木狀草本,高1-2m。分枝多小枝被柔毛至近無毛。葉互生;葉柄長(zhǎng)4-6mm,疏被柔毛;托葉線形,與葉柄近等長(zhǎng),常宿存;葉披針形,長(zhǎng)2-5cm,寬4-10m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圓或鈍,具鋸齒,兩面均無毛或疏被星狀柔毛,上面偶被單毛?;▎味浠虺蓪?duì)生于葉腋,花梗長(zhǎng)4-12mm,被柔毛,中部具節(jié);萼淺杯狀,無毛,長(zhǎng)約6mm,下半部合生,裂片5,尾狀漸尖;花黃色,直徑8-10mm,花瓣倒卵形,先端圓,基部狹,長(zhǎng)
6-7mm,被纖毛;雄蕊柱長(zhǎng)約4mm,疏被硬毛。蒴果近圓球形,分果爿4-9,但常為5-6,長(zhǎng)約3.5mm,先端具2短芒,果皮具網(wǎng)狀皺紋。花期冬、春季。
|
關(guān)于“黃花稔”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