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唐松草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高山唐松草 | 中藥圖典 |
高山唐松草 Gāo Shān Tánɡ Sōnɡ Cǎo |
|
---|---|
別名 | 馬尾黃連 |
功效作用 | 清熱瀉火;解毒。主頭痛目赤;泄瀉痢疾;瘡瘍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
毒性 | |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心經(jīng)、肝經(jīng) |
藥性 | |
藥味 | 苦 |
【拼音名】 Gāo Shān Tánɡ Sōnɡ Cǎo
【別名】 馬尾黃連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高山唐松草的根和根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Thalictrum alpinum L.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 高山唐松草,多年生小草本。全株無(wú)毛。葉4-5片或更多,均基生,為二回羽狀三出復(fù)葉;葉柄長(zhǎng)1.5-3.5cm;葉片長(zhǎng)1.5-4cm,小葉薄革質(zhì),有短柄或無(wú)柄,圓菱形、菱狀寬倒卵形或倒卵形,長(zhǎng)和寬均為3-5mm,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危?淺裂,淺裂片全緣,脈不明顯?;ㄝ?-2條,高6-20cm,不分枝;總狀花序長(zhǎng)2.2-9cm;包片小,狹卵形;花梗向下彎曲;萼片4,綠白色,橢圓形,易脫落;雄蕊7-10,花藥狹長(zhǎng)圓形,先端有短尖頭,花絲絲形;心皮3-5,柱頭箭頭狀。瘦果狹橢圓形,稍扁,有8條粗縱肋?;ㄆ?-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0-5300m的高山劃地、山谷陰濕處或沼澤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西藏。
【化學(xué)成份】 根含厚果唐松草次堿(thalidasine),皺唐松草寧堿(thalrugosaminine),厚果唐松草堿(thalicarpine),皺唐松草堿(thalicarpine),高山唐松草二酮堿(thalpindione),N-去甲基皺唐松草定堿(N-desmethyl thalrugosidine),新羅氏唐松草堿(neothalibrine),O-甲基異波爾定堿(O-methylisobolldine)即詔松草卟吩(thaliporphine)也稱小詔松草定堿(thalicmidine),異波爾定堿(isoboldine),N-甲基-6,7-二甲氧基異喹諾酮(N-methyl-6,7-demethoxyisoquimolone),氧化小檗堿(oxyberberine),去甲氧化白毛茛分堿(nroxyhydrastinine),掌葉防已堿(palmatine),小檗堿(berberine),非洲防已堿(columbamine),藥根堿(jatrorrhiz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
【性味】 味苦;性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guān)于“高山唐松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wú)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