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汗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辟汗草
Pì Hàn Cǎo
別名 野苜蓿、品川萩、菔萩、鐵掃把、散血草、省頭草、野長生果、雞頭花草、雞虱子草、黃花草木犀、臭苜蓿、敗毒草、香馬料、真東剎里、蛇退草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化濕,殺蟲。治暑熱胸悶,瘧疾,痢疾淋病,皮膚瘡瘍
英文名 Daghestan Sweetciorer Herb
始載于 植物名實圖考
毒性 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 胃經、脾經、肝經
藥性
藥味 、

辟汗草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野苜蓿、品川萩、菔萩(《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鐵掃把(《四川中藥志》),散血草(《陜西植藥調查》),省頭草、野長生果、雞頭花草(《上海常用中草藥》),雞虱子草(《四川常用中草藥》),黃花草木犀(《吉林中草藥》),臭苜蓿、敗毒草(《陜西中草藥》),香馬料(《黑龍江省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的鑒別及中草藥新制劑》),真東剎里(朝名)。

【來源】為豆科植物草木犀的全草。  

目錄

植物形態(tài)

草木犀(《釋草小記》)

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3出羽狀復葉,互生;小葉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0~15毫米,寬約5毫米,基部楔形,先端鈍,邊緣自基部以上有疏齒;總葉軸長1~2厘米;托葉線形,長約5毫米??偁罨ㄐ蛞干蝽斏?,長而纖細,具多數花;花小,長3~4毫米,具苞片與短梗:萼鐘狀,5裂;花冠蝶形,黃色,旗瓣長橢圓形,長于翼瓣,翼瓣鈍形;雄蕊10,9枚聯合;雕蕊1。莢果倒卵形,下垂,具網紋,無毛。種子單一?;ㄆ?~7月。果期8~9月。

生于砂丘、山坡、草原、海邊。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四川、云南、內蒙古等地。

本植物的根(臭苜蓿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同屬植物印度草木犀(又名:蛇蛻草)和白香草木犀(又名:白花草木犀)在貴州、陜西等地亦作辟汗草使用。印度草木犀檀株高10~50厘米;葉在中部以上有細齒;花長2~3毫米。分布西南、華東等地。白香草木犀植株高1~4米;花冠白色。分布西北、東北和貴州等地?! ?/p>

成分特性

【采集】花期收割全草,陰干。

化學成分】草木犀含揮發(fā)油、香豆精,又含脂肪油3.5~6.3%,果膠7.1%,木質素3.16%。干莖含油2~3%。

印度草木犀干草含蛋白質17.70%,乙醚抽提物2.63%,粗纖維34.14%,無N抽提物35.03%,碳水化物69.17%,鈣0.82%,磷0.29%,鎂0.38%,灰分10.50%。從鮮草中還分離出香豆精,β-谷甾醇,多種糖類如葡萄糖、果糖、山梨糖棉子糖、纖維二糖等。

白香草木犀含鄰羥基桂皮酸即苦馬酸,反式鄰羥基桂皮酸即鄰香豆酸,4-羥基桂皮酸即對香豆酸,傘形花內酯,東莨菪素,草木犀甙即鄰香豆酸葡萄糖甙,苦馬酸葡萄糖甙,草木犀酸葡萄糖甙即鄰羥基氧化桂皮酸葡萄糖甙,以及甘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賴氨酸、谷氨酸、羥丁氨酸、天門冬氨酸酪氨酸。腐敗植物含紫苜蓿酚。根、莖含對-香豆酸,鄰-香豆酸,綠原酸咖啡酸。葉和嫩芽含草木犀酸即鄰羥基氫化桂皮酸,草木犀酸葡萄糖甙,鄰-香豆酸葡萄糖甙,草木犀甙,馬栗樹皮素。莖、葉還含C16到C30的酸與C20、C24、C28的醇所成的蠟。新鮮韻花含刺槐糖甙等黃酮甙。種子含草木犀甙與4種萜烯甙等?! ?/p>

藥理作用

草木犀有抗瘧作用

能使雞瘧的紅細胞原蟲侵染的數目減少,適當用藥,血片檢查可以變成陰性,能破壞瘧原蟲的形態(tài)使之滅亡,但其破壞方式與常山、甜菜、奎寧等不同。印度草木犀食香豆精,小量毒性不大,大量可導致惡心、嘔吐、眩暈、心臟抑制及四肢發(fā)冷。馬、羊等牲畜食此草過多可發(fā)生麻痹。白香草木犀含紫苜蓿酚,故能延長血凝時間。葉、莖、根的提取物可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根含皂甙,有溶血作用(pH在5.6時)。

同屬植物黃香草木犀,又名:黃陵零香。有抗菌作用(幼蟲芽胞桿菌)。其中所含之黃酮類,對小鼠之毒性很低,大量能延長其凝血時間而不影響其出血凝血酶元時間。能拮抗腎上膿素對離體兔耳血管之收縮。局部應用,可抑制甲醛、丙二醇引起的兔背部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對組織胺及雞蛋白引起者,則效果不恒定。對大鼠后肢的甲醛性浮腫有抑制作用,對巴豆油性浮腫,需較大劑量方能抑制之;這些作用,與香豆精或橙皮甙有些相似?! ?/p>

醫(yī)書記載

性味】辛苦,涼。

①《四川中藥志》:"苦淡,涼,無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辛,平。"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化濕,殺蟲。治暑熱胸悶,瘧疾痢疾,淋病,皮膚瘡瘍。

①《四川中藥志》:"清熱,解毒,殺蟲,利小便。治皮膚瘡,風丹,赤白痢,淋病。"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和中,健胃,化濕。治暑濕胸悶,口膩,口臭,頭脹。頭痛。"

③《陜西中草藥》:"清熱敢毒,止痢,截瘧,健胃,化濕。治痢疾,瘧疾,口臭,頭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燒煙熏。

【選方】①治瘧疾:草木犀一兩。煎湯。在瘧發(fā)前一小時服用。(《吉林中草藥》)

②治疳瘡,坐板瘡,膿皰瘡:辟汗草、黃柏、白芷、雄黃、紅砒、冰片,艾絨等磨粉,卷成紙條,點燃熏。(《四川中藥志》)

關于“辟汗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