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荽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胡荽子
Hú Suī Zǐ
別名 芫荽子
功效作用 透疹,健胃。治痘疹透發(fā)不暢,飲食乏味,痢疾痔瘡。
英文名 Coriander Fruit, Coriander Seed
始載于 千金·食治
毒性 無毒
歸經(jīng) 胃經(jīng)肺經(jīng)大腸經(jīng)
藥性
藥味 、

胡荽子

(《千金.食治》)

異名芫荽子(《普濟方》)。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實。

【采集】8~9月果實成熟時采取果枝,曬干,打下果實,除凈雜質,再曬至足干。

【藥材】果實為2小分果合生的雙懸果,呈圓球形,直徑3~5毫米。淡黃棕色至土黃棕色,頂端可見極短的柱頭殘跡,多分裂為二,周圍有錢存的花萼5枚。表面較粗糙,有不甚明顯的波狀棱線10條與明顯的縱直棱線12條相間排列?;库g圓,有時可見小果柄或果柄痕。小分果背面隆起,腹面中央下凹,具3條縱行的棱線,中央較直,兩側呈弧形彎曲,有時可見懸果柄。果實稍堅硬。氣香,用手揉碎,散發(fā)出特殊而濃烈的香氣,味微辣。以籽粒飽滿、潔凈、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chǎn)江蘇、安徽、湖北。此外,甘肅、四川等地亦產(chǎn)。

化學成分】果實含揮發(fā)油1~1.4%,脂肪26%;揮發(fā)油含多種萜類、醇類化合物樟腦、牻牛兒醇等。果實尚含葡萄糖、果糖、蔗糖

種子含揮發(fā)油1%,脂肪20~25%,糖類20%,含氮物質13~15%,無機物7%。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約70%)是d-芳樟醇,其他尚有α-、β-蒎烯,二戊烯,α-,β-,γ-松油烯,對-聚傘花素等。種子還含有多量油酸,少量Δ5,6-十八碳烯酸,以及黃酮甙、β-谷甾醇、D-甘露醇。

【藥理作用】干燥成熟之果實為弱的芳香劑,一般可與其他藥合用作矯味劑。也能增進胃腸腺體分泌,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所含揮發(fā)油具有某些抗真菌作用。

性味】《綱目》:"辛酸,平,無毒。"

【功用主治】透疹,健胃。治痘疹透發(fā)不暢,飲食乏味,痢疾,痔瘡。

①《千金.食治》:"消谷,能復食味。"

②《本草拾遺》:"主小兒禿瘡,油煎敷之。亦主蟲毒、五野雞病及食肉中毒下血,煮令子拆,服汁。"

③《綱目》:"發(fā)痘疹,殺魚腥。"

④《分類草藥性》:"治小兒痘疹不出,辟四時不正之氣,發(fā)表散寒,治鼻塞不通。"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或入散劑。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選方】①治麻疹初起來透:芫荽子四兩。杵后入火瓦罐或鋁鍋中,盛滿清水,置病房(病房宜小,不要通風)內(nèi)用炭火煮沸,使蒸氣充滿病室,并隨時增加炭、水,待麻疹透齊后,停止使用。(《浙江中醫(yī)》(3):32,1959)

治痢亦治瀉血:芫荽子一合。搗碎,赤者用糖水調(diào),白者用生姜自然汁調(diào),溫服。一方酒調(diào)服。(《普濟方》)

③治腸風下血不止,變成痔疾:胡荽子、補骨脂各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陳米飲調(diào)下,食前服。(《圣濟總錄》胡荽子散)

④治痔瘡:胡荽子炒過,細碾,酒調(diào)三、五服。(《海上方》)

⑤治脫肛痔瘺:胡荽子一升,乳香少許,粟糠半升或一升。上先泥成爐子,止留一小眼,可抵肛門大小,不令透煙火,熏之。(《儒門亭親》)

⑥治腸頭出:秋冬搗胡荽子,醋煮熨之。(《食療本草》)

⑦治齒痛:胡荽子,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吐之。(《備急方》)

關于“胡荽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