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泥石流/濕瘡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yī)學電子書 >> 《洪澇災害、泥石流災害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技術》 >> 濕瘡
洪澇災害、泥石流災害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技術

洪澇災害、泥石流災害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技術目錄

濕瘡是一種具有滲出傾向的瘙癢皮膚病,其特點是皮疹多形、對稱分布、傾向滲出、劇烈瘙癢、反復發(fā)作,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濕疹。

一、 臨床表現(xiàn)

災區(qū)常見急性、亞急性濕瘡。

1.急性濕瘡起病急,皮損廣泛,呈多形性,如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痂皮、脫屑,常數(shù)種形態(tài)同時存在。

2.亞急性濕瘡皮損滲出較少,以丘疹、丘皰疹、結痂鱗屑為主。有輕度糜爛面,顏色較暗紅。亦可見輕度浸潤

3.慢性濕瘡有明顯的肥厚浸潤,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顏色褐紅或褐色,周圍散在少數(shù)丘疹、丘皰疹等。

二、治療

1.濕熱浸淫證

主癥:發(fā)病急,皮損潮紅灼熱,瘙癢無休,滲液流汁。伴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質苔薄白或黃,脈弦滑或數(shù)。

治法:清熱除濕

基本方藥及參考劑量:龍膽草6g、梔子10g、黃芩10g、赤芍12g、地膚子15g、白鮮皮10g、馬齒莧30g、車前草15g、生甘草5g。

常用中成藥龍膽瀉肝丸、皮膚病血毒丸等。

外用藥:

紅斑丘疹無滲出者,外撲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六一散等,外涂爐甘石洗劑。

糜爛滲出者,用苦參、馬齒莧、黃柏加水煮沸后繼續(xù)煎煮20分鐘,放涼外洗或濕敷;或鮮馬齒莧洗凈搗爛外敷;或皮膚康洗液(稀釋1:50)外洗。擦干后外用植物油調(diào)黃柏面30g、青黛面30g、寒水石面15g等外用。

2.脾虛濕蘊證:

主癥:發(fā)病較緩,皮損潮紅,瘙癢,抓后糜爛滲出,可見鱗屑。伴有納少,神疲,腹脹便溏。舌體胖、舌質淡苔白或膩,脈弦緩。

治法:健脾除濕

基本方藥及參考劑量:蒼術15g、厚樸10g、陳皮10g、澤瀉10g、茯苓15g、炒薏米30g、白術10g、滑石20g、防風10g、黃柏10g。

常用中成藥:二妙丸四妙丸參苓白術丸等。

外用藥同濕熱浸淫證。

三、 預防及注意事項

1.避免搔抓,忌用熱水燙洗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滌。

2.忌煙酒、辛辣、海鮮等發(fā)物。

3.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環(huán)境及皮膚的干燥。

參看

32 爛襠 | 腹瀉 32
關于“洪澇泥石流/濕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