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榜嘎
Bǎnɡ Gā
別名 藏名:榜阿嘎保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利濕。主肝炎;膽囊炎;肺炎感冒發(fā)熱咽喉炎;胃腸炎
英文名  
始載于 藍琉璃
毒性 小毒
歸經(jīng) 胃經(jīng)、肺經(jīng)、肝經(jīng)
藥性
藥味

藥名

榜嘎

別名

藏名:榜阿嘎保

漢語拼音

bAng g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Aconitum naviculare(Bruhl.)Stapf

2.Aconitum tanguticum(Maxim.)Stapf[A. rotundifolium Kar.et Kir.var.tanguticum Maxim.]

歸經(jīng)

肝;胃;肺經(jīng)

中藥化學成分

甘青烏頭根含阿替新(atisine),異葉烏頭堿(heteratisine),苯甲棧異葉烏頭堿(benzoylheteratisine),唐烏堿(tanwusine),大麥芽堿(hordenine)。

藥用部位

以全草入藥。

考證

歷代藏醫(yī)藥書均有記載。《藍琉璃》記載:本品“基生葉三、四片,莖葉稍小,或深裂為七、八片,莖小而柔,花白色有藍紅光澤解時疫毒,清膽熱。”《晶珠本草》、《味氣鐵鬘》載:“榜嘎性涼、解毒?!薄?a href="/w/%E7%94%98%E9%9C%B2" title="甘露">甘露之滴》載:“榜嘎性平,解食物中毒,蛇蝎咬傷之毒?!?/p>

科屬分類

毛茛

生態(tài)環(huán)境

1.生于海拔3200-5000m的山坡草地或灌木叢中。

2.生于海拔3200-4800m的山地草坡或沼澤草地。

采收和儲藏

7-9月開花果期采挖帶根全草,洗凈,切段,曬干或晾干。

資源分布

1.分布于西藏南部。

2.陜西秦嶺、甘肅南部、青海東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東部。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利濕藥

性味

味苦;性涼;小毒

藥材基源

為毛茛植物船盔烏頭或甘青烏頭的帶根全草。

劑型

散劑,湯劑。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4g;或研末,0.3-0.6g?! ?/p>

目錄

功效主治

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

肝炎;膽囊炎;肺炎;感冒發(fā)熱;咽喉炎;胃腸炎  

藥材選方

方一

榜嘎、哇復嘎、洪連、松吉蒂、檀香、長花馬先蒿各15g,紅花10g,滑石30g,共研細粉。治流行性感冒、肺炎、發(fā)燒、上呼吸道感染。一次~2g,一日~3次,沖服。

方二

榜嘎13g,莪大夏13g,翼首草19g,藏紫草幼苗24g,角茴香24g,山藥10g,紅花10g,檀香10g,渣馴10g,安息香17g。共研細粉,再加入麝香細粉2g,牛黃細粉7g,配研混勻。治肺炎、紫斑天花、膿泡出血性天花、融合性天花、流行性感冒、瘟疫等病。一

次2~3g,一日~2次。

方三

榜嘎、黑冰片各100g,秦艽花、蒂達、角茴香、金腰草、止瀉木、小檗皮、大黃、余甘子、毛訶子、訶子各50g。以上共研細粉。清熱解毒,鎮(zhèn)靜;治“赤巴”病引起的口渴、口苦、發(fā)燒、失眠,“恰牙”病引起的身癢。一次~3g,一日~3次,用白糖沖服。

方四

榜嘎500g,白花龍膽450g,石灰華甘草各400g。共研細粉。清熱消炎;治咽喉疼痛、咽喉炎、咽干咳喘。一次~6g,一日~3次,煎服?! ?/p>

動植物形態(tài)

船盔烏頭

船盔烏頭,多年生小草本,高5-45cm。塊根小,胡蘿卜形或紡錘形,長8-15mm。莖直立,下部無毛,上部疏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葉互生;基生葉有長柄,柄長達14cm,無毛;葉片腎狀五角形或腎形,長1-2cm,寬1.4-3cm,3裂至近中部,中央裂片倒菱形,側裂片斜扇形,裂片不等3-5裂近中部,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無毛。總狀花序有花1-5朵;花序軸和花梗被反曲的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線形,花梗長2-6cm;小苞片生花梗近頂部或今近花,線形,長約6mm;兩性花,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上萼片船形,基部至喙長約1.6cm,下緣稍凹或近直,側萼片長約1.6cm,堇色或紫色,外面疏被短柔毛;花瓣2,爪細小,瓣片小,長約2.5mm,唇長約1.5mm,微凹,距近圓頭形,長約1mm,稍向前彎;雄蕊多數(shù),花絲全緣或有2小齒,疏被短毛;心皮5,疏被短柔毛。蓇葖果,長1-1.2cm。種子多數(shù),倒金字塔形,長約2mm,具橫膜翅?;ㄆ?月,果期10月。

甘青烏頭

甘青烏頭,多年生不草本,高8-50cm。塊根小,紡錘形或倒圓錐形,長約2cm。莖直立,疏被反曲而緊巾的短柔毛或幾無毛。葉互生;基生葉有長柄,柄長達14,無毛,基部具鞘,莖生葉較小,具短柄;葉片圓形或圓腎形,長1.1-3cm,寬2-6.8cm,3深裂至中部,深裂片互相稍覆壓,邊緣有圓牙齒,兩面無毛。頂生總狀花序有花3-5朵;花序軸和花梗被反曲的短柔毛;苞片線形,最下部苞片時3裂;下部花梗長2-6cm,上部花梗較短;小苞片生花梗近頂部或鄰近花,寬線形,長2-2.5mm;兩性花,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上萼片船形,寬6-8mm,下緣稍凹或近直立,長1.4-2.2cm,側萼片長1.1-2.1cm,下萼片寬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ò?,稍彎,瓣片極小,長0.6-1.5mm,唇不明顯,微凹,距短,直,無毛;雄蕊多數(shù),花絲全緣或有2小齒,疏被毛;心皮5,無毛。蓇葖果,長約1cm。種子多數(shù),倒卵形,長約2mm,具3縱棱,只沿棱生狹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p>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船盔烏頭,要命圓柱形,長3-4cm,直徑3-6mm;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子根光滑,母根皺縮;質(zhì)硬而脆。莖圓柱形,皺縮,斷面中空。葉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葉片五角狀腎形??偁罨ㄐ蚧ㄐ蜉S和花梗被反曲的短柔毛。氣微,味苦。

甘青烏頭,塊根紋錘形或圓錐形,大小不一,長2-3cm,直徑3-4mm;表皮黃褐色至黑褐色;母根頭部有子根著生痕2-7個;子根頂端有一個偏斜的疤痕;斷面類白色。莖圓柱狀,皺縮,長10-30cm,直徑2-5mm,表皮灰綠色至暗綠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片皺縮卷曲,完整葉片腎圓形、橢圓形、掌狀深裂,裂片2-3淺裂。總狀花序梗和花梗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或幾無毛。氣微,味苦。

顯微鑒別

船盔烏頭,表皮細胞1列,類方形或長方形,外被角質(zhì)層,排列整齊;皮層為3-4列薄壁細胞中柱鞘纖維連續(xù)成環(huán);維管束10余個,束間纖維形大而壁薄,韌皮纖維(束內(nèi)纖維束)形小而壁厚,木質(zhì)部束略呈三角形,導管以外側較多,至內(nèi)漸小。髓部大。為薄壁組織

甘青烏頭,表皮細胞1列,外壁增厚,皮層組織中多裂隙。中柱鞘數(shù)列細胞和束間細胞的壁厚化,并連成環(huán)。維管束帽木化纖維的壁增厚,12-13個外韌型維管束排成1環(huán),韌皮部寬。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導管多數(shù)個居群。髓多為空腔。

關于“榜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