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yī)學/標化死亡比
醫(yī)學電子書 >> 《預防醫(yī)學》 >> 疾病的分布 >> 研究疾病分布常用的率 >> 標化死亡比 |
預防醫(yī)學 |
|
標化死亡比是用來比較某一人群與一般人口的死亡人數(shù)的。其方法是先列出該人群各年齡組的總?cè)丝跀?shù),再列出某年某地同年齡組的死亡率作為標準死亡率。計算出該人群的預期死亡數(shù)。以實際死亡數(shù)為分子,預期死亡數(shù)為分母,計算出百分比即SMR。
SMR計算公式:
SMR=Σai/ΣE(ai)×100
式中ai是觀察人群第1層年齡組的死亡觀察數(shù)。E(ai)是按標準全人群年齡組死亡專率推算的第i層年齡組預期死亡數(shù)。SMR實質(zhì)上是暴露組某疾病死亡率與全人群某疾病死亡率的比例。
舉例如下:某廠在1950~1964年間工人死亡情況見表26-1。
從表26-1資料可以計算出不同年份與年齡組的預期死亡數(shù)。各人群死亡率乘人年數(shù)即得預期死亡數(shù)。例如1960~1964年~24歲的預期死亡數(shù)為0.3(即1.6‰×200人年)。
SMR=15/12.9×100=116
上述結(jié)果說明該廠工人死亡數(shù)與人群死亡數(shù)100相比為116。
標化死亡比可在不受被調(diào)查人的年齡、性別分布的影響條件下表示某地區(qū)疾病死亡頻率的強度。
表26-1 標準分死亡比(SMR)計算舉例表
項目 | 年齡 | 年份 | 共計 | ||
1950~1954 | 1955~1959 | 1960~1964 | |||
人年 | 20~24 | 1000 | 500 | 200 |
Σai=15 ΣE(ai)=12.9 |
25~29 | 1000 | 1500 | 1000 | ||
30~34 | 500 | 500 | 1500 | ||
觀察死亡數(shù) | 20~24 | 2 | 1 | 0 | |
25~29 | 3 | 4 | 2 | ||
30~34 | 0 | 1 | 2 | ||
人群死亡率(1‰) | 20~24 | 1.8 | 1.8 | 1.6 | |
25~29 | 1.7 | 1.5 | 1.5 | ||
30~34 | 1.9 | 1.8 | 1.7 | ||
預期死亡數(shù) | 20~24 | 1.8 | 0.9 | 0.3 | |
25~29 | 1.7 | 2.3 | 1.5 | ||
30~34 | 0.9 | 0.9 | 2.6 |
![]() ![]()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預防醫(yī)學/標化死亡比”條目 http://m.timberreclaimed.com/w/%E9%A2%84%E9%98%B2%E5%8C%BB%E5%AD%A6/%E6%A0%87%E5%8C%96%E6%AD%BB%E4%BA%A1%E6%AF%94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預防醫(yī)學/標化死亡比”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