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散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目錄

圣濟總錄》卷十八:白蘞散

【處方】 白蘞(炮)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黃芩(去黑心)1兩,干姜(炮)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羊躑躅半兩(蒸熟,炒干)。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風(fēng),頭項及面上白駁,漸長如癬,但白紅色。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至1錢匕,酒調(diào)下,日3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十八

普濟方》卷二八五:白蘞散

【處方】 白蘞、烏頭(炮)、黃芩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癰腫。

【用法用量】 和雞子白敷上。

【摘錄】 《普濟方》卷二八五

《圣惠》卷六十六:白蘞散

【處方】 白蘞半兩,甘草半兩,玄參半兩,木香半兩,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瘰疬生于頸腋,結(jié)腫寒熱。

【用法用量】 以醋調(diào)為膏,貼于患上,干即易之。

【摘錄】 《圣惠》卷六十六

《鬼遺》卷二:白蘞散

【處方】 白蘞2兩,半夏3兩(湯洗7遍,生姜浸1宿,熬過)。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金瘡,箭在肉中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水調(diào)下,日3次。若輕淺瘡10日出,深瘡20日出,終不停在肉中。

【摘錄】 《鬼遺》卷二

魏氏家藏方》卷九:白蘞散

【處方】 白蘞半兩,白礬(枯,別研)半兩,遠志半兩,雄黃半兩(別研),藜蘆1分,麝香1錢(別研),白芷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長肉生肌。主發(fā)背癰疽。

【用法用量】 以臘月豬脂調(diào)敷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九

《百》卷十六:白蘞散

【處方】 天南星1兩,蝎1錢,大草烏半兩,白礬5文。

【制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干濕瘡癬延生,或如錢成圈暈,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本方名白蘞散,但方中無白蘞,疑脫。

【摘錄】 《百》卷十六

《雞峰》卷二十二:白蘞散

【處方】 白及半兩,白蘞半兩,絡(luò)石半兩(取干者)。

【制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斂瘡。主

【用法用量】 干摻瘡上。

【摘錄】 《雞峰》卷二十二

《雞峰》卷四:白蘞散

【處方】 白蘞半兩,白及半兩,黃芩半兩,當(dāng)歸半兩,芍藥半兩,吳茱萸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腎臟風(fēng)毒流注,腳膝生瘡,痛癢有時。

【用法用量】 看瘡多少,用生蜜調(diào)膏,攤紙上,先用鹽湯熱些洗了拭干,貼瘡,日換1次。

【摘錄】 《雞峰》卷四

《圣惠》卷六十八:白蘞散

【處方】 白蘞2兩,黃芩2兩,莽草艾葉)2兩,地松3兩,石灰5兩,狗頭骨5兩(燒灰)。

【制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金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 用敷瘡上。

【摘錄】 《圣惠》卷六十八

《圣惠》卷九十一:白蘞散

【別名】 白蘞湯

【處方】 白蘞(末)3分,白及(末)半兩,生油麻2合(生搗)。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凍手,皴裂成瘡,凍瘡,偏發(fā)耳上及手足,令焮腫生瘡。

【用法用量】 白蘞湯(《普濟方》卷四○七)。

【摘錄】 《圣惠》卷九十一

《圣惠》卷六十四:白蘞散

【處方】 白蘞1兩,川大黃1兩,赤石脂1兩,赤芍藥1兩,莽草1兩,黃芩1兩,黃連1兩(去須),吳茱萸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惡核焮腫不消、瘰疬結(jié)核,根源深固、腫硬疼痛,癰疽。

【用法用量】 以雞子清和如泥,涂布上,貼于腫處,干即易之。

【摘錄】 《圣惠》卷六十四

《普濟方》卷二三九引《肘后方》:白蘞散

【處方】 蕪荑6分,狼牙4分,白蘞2分。

【制法】 上藥治下篩,以苦酒2合,和1宿。

【功效與作用】 寸白蟲為病,令人眼光無澤,腳膝少力。

【用法用量】 次早空腹服之。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三九引《肘后方》

《圣濟總錄》卷一四○:白蘞散

【處方】 白蘞2分,牡丹(去心)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箭頭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溫酒調(diào)下,空心、日午、夜臥各1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四○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一五:白蘞散

【處方】 白蘞1分,黃連(去須)1分,龍骨1分,烏賊魚骨1分,赤石脂1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聤耳,出膿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用1錢,綿裹塞耳中。

【摘錄】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一五

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白蘞散

【處方】 白蘞。

【功效與作用】 收斂瘡口。主

【用法用量】 同槿樹皮煎湯飲之。

【摘錄】 《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外臺》卷二十六引《古今錄驗》:白蘞散

【別名】 赤小豆散

【處方】 赤小豆4分,黃耆3分,芍藥2分,白蘞2分,黃芩3分,桂心3分,附子(炮)2分,牡蠣2分(熬)。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十年痔,如鼠乳,膿出,便作血劇。

【用法用量】 赤小豆散(《圣濟總錄》卷一四一)。

【摘錄】 《外臺》卷二十六引《古今錄驗》

方出《千金》卷四,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五二:白蘞散

【處方】 鹿茸1兩,白蘞18銖,狗脊半兩。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效與作用】 漏下色白。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空心米飲下,日3次。

【摘錄】 方出《千金》卷四,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五二

《圣惠》卷二十四:白蘞散

【處方】 白蘞3兩,天雄3兩(炮裂,去皮臍),商陸1兩,黃芩2兩,干姜2兩(炮裂,銼),躑躅花1兩(酒拌,炒令干)。

【制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白癜風(fēng),遍身斑點瘙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 《圣惠》卷二十四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千金》卷八:白蘞散

【處方】 白蘞2分,附子1分。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中風(fēng)腫痹,風(fēng)痹筋急,肝痹,展轉(zhuǎn)易常處。

【用法用量】 《千金》本方用法:每服半刀圭,酒下,一日三次,不知增至一刀圭。身中熱行為候,十日便覺。

【注意】 忌豬肉、冷水。

【摘錄】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千金》卷八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fēng)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dǎo)劑、驅(qū)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fēng)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guān)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guān)電子書

關(guān)于“白蘞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