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盲腸和結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y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腹部 >> 腹腔消化器官和脾 >> 盲腸和結腸
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目錄

大腸包括盲腸、結腸直腸,全長約1.5米。盲腸在右髂窩處續(xù)于回腸,向上移行于結腸,結腸從右、上、左三面環(huán)繞小腸袢,分別叫做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在左髂窩降結腸移行于乙狀結腸。乙狀結腸末端于第3骶椎前面續(xù)于直腸。

1.盲腸

盲腸cecum位于右髂窩,全部為腹膜被覆,稍可移動。有人盲腸后面無腹膜,直接與腹后壁以結締組織連接。盲腸有兩個口。一個位于內后壁,是回腸通向盲腸的開口,叫做回盲口?;啬c的環(huán)形肌從此口突入于盲腸腔,表面覆以粘膜,形成上、下各一個半月形皺襞,叫做回盲瓣ileocecal valve,該瓣具有括約肌作用?;啬c正向蠕動時瓣口開大,使小腸內容物進入盲腸。當盲腸內壓增高時兩瓣互相貼近,以防止盲腸內容物的逆流。在回盲口下約2厘米處有通向闌尾的闌尾口。

2.闌尾

闌尾vermiform appendix是自盲腸內后壁突出的細長盲管,形如蚯蚓,故又名蚓突。長度不一,平均5-7厘米,直徑約0.5厘米。闌尾末端游離,根部較為恒定,是盲腸三條結腸帶的匯集處,并延續(xù)為闌尾縱肌。手術中常以此做為尋找闌尾的標志。

闌尾借三角形系膜與小腸系膜相連。在闌尾系膜游離緣內有闌尾血管、淋巴管神經(jīng)走行。闌尾的位置變化較大(圖8-43),常見的有盆位(41.3%),即闌尾越過骨盆上口入于盆腔,貼附于閉孔內肌表面或靠近盆腔臟器;盲腸或結腸后位(29.4%),闌尾位于盲腸或升結腸后面,尖端向上,可鄰接腰大肌,為腹膜后位,闌尾炎時過度后伸大腿可引起疼痛。此外還有盲腸下位(17.4%),闌尾位于盲腸后面,尖端向右下;回腸前位(7.4%)位于回腸末段前方,尖端指向右上;回腸后位(4.4%)在回腸后方,尖端指向左上方。

Glz54klx.jpg

圖8-43 闌尾的常見位置

3.結腸

結腸colon可分為下列4部分。

(一)升結腸ascending colon是盲腸向上的延續(xù),起自右髂窩,經(jīng)腰方肌和右腎前方至肝右葉下方彎向左行,叫做結腸右曲,移行于橫結腸,全長約15厘米。升結腸后面以結締組織連于腹后壁,活動性小,屬腹膜間位器官。

(二)橫結腸transverse colon自結腸右曲至脾的下方轉向下(結腸左曲)移行于降結腸,長約50厘米。全長均借橫結腸系膜系于腹后壁。其兩端較固定,中部系膜較長,活動度大,呈弧形下垂。一般在臍平面以上,但有時可垂至下腹甚至小骨盆腔。

(三)降結腸descending colon自結腸左曲起始,經(jīng)左腎外側緣和腰方肌前方下降,至髂嵴處移行于乙狀結腸,長約20厘米,亦屬于腹膜間位器官。

(四)乙狀結腸sigmoid colon位于左髂窩,在髂嵴處續(xù)于降結腸,呈S形彎曲,至第三骶椎高度移行于直腸,長40-45厘米,借乙狀結腸系膜系于左髂窩,屬腹膜內位器官,活動度大,其長度和形態(tài)個人間差異甚大。有人系膜過長,可導致扭轉。

4.盲腸和結腸壁的特點(圖8-44)

盲腸和結腸具有消化管的典型結構層次。

粘膜生有半環(huán)形的皺襞,叫做結腸半月襞。每個半月襞約占腸管周長的1/3。皺襞上無絨毛。

粘膜及粘膜下組織內有大量的孤立淋巴濾泡。肌膜由內環(huán)、外縱兩層平滑肌組成,但外縱層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于沿腸管縱行的三條帶,叫做結腸帶colic bands。一條位于橫結腸系膜附著緣,叫系膜帶。升、降結腸由于發(fā)生過程中系膜消失,故此帶位于腸管外側。一條位于大肉膜附著處,叫做網(wǎng)膜帶。另一條位于二者之間,叫做獨立帶。結腸帶在盲腸、升、橫結腸非常明顯,降、乙狀結腸則逐漸變得不甚清晰。由于結腸帶收縮、使結腸皺縮形成一個個向外突出的囊狀 ,叫做結腸袋。袋與袋之間表面有橫溝隔分,在鋇餐灌腸時可借之區(qū)分大、小腸。漿膜層脂肪組織聚集,形成大小不等的腸脂垂,即由脂肪組織突出物包以漿膜構成。

Glz54jhy.jpg

圖8-44 橫結腸

5.盲腸、結腸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jīng)

盲腸、結腸的動脈有來自腸系膜上動脈回結腸動脈,右結腸動脈和中結腸動脈;來自腸系膜下動脈左結腸動脈乙狀結腸動脈。在靠近結腸邊緣處它們的分支互相吻合成動脈弓邊緣動脈),再從弓發(fā)出分支分別行向腸管兩側,每支分成長、短支進入腸管壁。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分別匯入脈系膜上、下靜脈。

盲腸和結腸的淋巴管可經(jīng)4群淋巴結引流,即結腸上淋巴結,位于腸脂垂內或附近;結腸旁淋巴結,位于動脈弓與腸壁之間;中間淋巴結,伴于各結腸動脈周圍;主淋巴結,位于腸系膜上、下動脈干根部。右半結腸匯入腸系膜上淋巴結,左半結腸匯入腸系膜下淋巴結。腸系膜上、下淋巴結和腹腔淋巴結的輸出管共同組成腸干。但需注意部分結腸淋巴管經(jīng)腰淋巴結匯入腰干,于結腸癌手術清掃時需予考慮。

盲腸和結腸的神經(jīng)支配來自腸系膜上、下神經(jīng)叢,迷走神經(jīng)的副交感纖維僅支配結腸左曲以前的腸管;而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則由骶髓第2-4節(jié)段發(fā)出的副交感纖維支配。感覺纖維亦隨交感和副交感纖維走行分別傳入腰髓、腦干和骶髓。

32 空腸和回腸 | 腹腔器官的解剖步驟與方法 32
關于“人體解剖學/盲腸和結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