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倦怠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職業(yè)倦怠(burnout)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tài)。最早由F 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 他認為職業(yè)倦怠是一種最容易在助人行業(yè)中出現(xiàn)的情緒性耗竭的癥狀。隨后M aslach 等人把對工作上長期的情緒及人際應激源做出反應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癥稱為職業(yè)倦怠。一般認為, 職業(yè)倦怠是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 是個體伴隨于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tài)。

目錄

職業(yè)倦怠癥的病因

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yè),在日復一日重復機械的作業(yè)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困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yè)倦怠癥患者稱之為“企業(yè)睡人”。據調查,人們產生職業(yè)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

職業(yè)倦怠癥的癥狀

職業(yè)倦怠最常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有三種:

1.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

2.工作態(tài)度消極,對服務或接觸的對象越發(fā)沒耐心、不柔和,如教師厭倦教書,無故體罰學生,或醫(yī)護人員對工作厭倦而對病人態(tài)度惡劣等等。

3.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下降,常常遲到早退,甚至開始打算跳槽甚至轉行。

職業(yè)倦怠癥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認識自我:就是要認清自我價值,掌握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預測自己倦怠的征兆,了解自己的主觀情緒是否影響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有無做好應激的積極準備?有了積極的自我認識,才能正視應激情境的客觀存在;才能勇于面對各種現(xiàn)象、準確地對待周圍環(huán)境中的一切人和事,有針對性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控制并盡量與周圍環(huán)境保持積極的平衡,成為自身行動的主人,從而避免遭受應激給自己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損傷;才能對可預見的應激,進行自我調整,主動設置緩沖區(qū),提高自己的心理應付水平。因此,只有從自我的陰影中擺脫出來,正確地認識自己及周圍環(huán)境,才能把變化視為正常的事,不斷接受變化的刺激,積極、愉快、主動地迎接生活的挑戰(zhàn),走出倦怠。

(二)尋求積極的應付(coping)方式:應付是指成功地對付環(huán)境挑戰(zhàn)或處理問題的能力。通常,積極的應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對心理應激、重新恢復生理與心理的平衡水平狀態(tài);消極的應付則往往會使人繼續(xù)停留在充滿壓力的應激狀態(tài),繼續(xù)消耗自身潛在的能量,產生倦怠,甚至導致心理疾病

1、運用心理暗示的策略

暗示,指的是在無對抗態(tài)度的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這種心理影響表現(xiàn)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信念。暗示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著很大的影響。積極的暗示可幫助被暗示者穩(wěn)定情緒、樹立信心及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每個人可把自我暗示作為提高自己應付應激能力的策略。當千頭萬緒、不知所措時,絕不要抱怨、退縮、自怨自艾,否則人就很容易陷入倦怠,不可自拔。

  堅信:當面對孤獨、寂寞的、缺乏成就感的工作環(huán)境時,要學會獎勵自己、為自己喝彩,哪怕是自己的一丁點的進步,都不要忘記對自己說一聲:“哦,我做得真不錯,明天繼續(xù)努力哦!”。在經常的這樣的言語的自我暗示下,個體就會由急躁、泄氣、灰心變?yōu)榍榫w穩(wěn)定、有條不紊、信心十足,自信有能力控制各種應激。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調節(jié),心理活動水平得到提高,從而無論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都能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不斷在苦難中尋找新的樂趣,成為一個熱愛生活、善待生命、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

2、學會適應的策略

在各種應激事件和壓力面前,自己一定不要一味地抱怨,要及時調整心態(tài)、學會適應,換一種角度看壓力。學會對讓我們曾經頭疼不已的壓力心存感激,并積極地投入到變化之中,這樣才不致于感覺受到極大的傷害。隨著應激而改變,這是適應的最關鍵的問題,只有自己才能幫助自己。

職業(yè)倦怠癥的西醫(yī)治療

通過醫(yī)院排查病理上找不到任何異常的身體不適,應該主動考慮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盡早防范,盡早治療。

職業(yè)倦怠癥的護理

1.換個角度,多元思考:學會欣賞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時,要善于多元思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適時自我安慰,千萬不要過度否定自己。

2.休個假,喘口氣:如果是因為工作太久缺少休息,就趕快休個假,只要能暫時放空自己,都可以為接下來的戰(zhàn)役充電、補元氣

3.適時進修,加強實力:職業(yè)倦怠很多情況下是一種“能力恐慌”,這就必須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加油,以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

4.適時運動:減壓絕佳方法,運動能讓體內血清素增加,不僅助眠,也易引發(fā)好心情,運動有“333”原則,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鐘,心跳達130下,例如快走、游泳是好運動。

5.尋找人際網絡: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談心的人際網絡,否則容易持續(xù)陷入同樣思維模式,一旦有壓力反而很難紓解。

6.說出困難: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難要說出來,傾聽者不一定能幫你解套,但這是抒發(fā)情緒最立即有效的方法,很多憂郁癥患者因碰到困難不肯跟旁人說,自己悶悶、默默地做事,最后悶出憂郁癥。

7.正面思考:把工作難關當作挑戰(zhàn),不要輕視自己,要多自我鼓勵。不懂就問人,或尋求外援,唯有實際解決困難,才不會累積壓力。“加油,我一定辦得到”跟“唉,我只要不被老板罵就好”的兩種心情做出的工作績效絕對不同,正面思考并非天生本能,可經過后天練習養(yǎng)成。

8.幽默感:別把老板、主管、同事的玩笑想得太嚴肅,職場和諧很需要幽默感。

參看

關于“職業(yè)倦怠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